臨近春節,年味漸濃,大家都開始忙著準備過年的“干貨”和給親友長輩的新年禮品。各地的年貨市場熱鬧起來,春聯、紅燈籠、瓜果糖點、熏肉臘腸、兔年服飾、小家電……從休閑食品到生活用品,從年俗文化到智能生活,各類商品都迎來消費熱潮,新年的歡樂氛圍就在這辦年貨、貼春聯、送年禮的忙碌中慢慢升溫。
隨著時代的發展,年貨消費市場也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年貨不僅僅意味著為過年備好更多米面糧油、肉蛋蔬菜,如今,健康飲食、電子智能、文化創意等更多品類的商品開始進入年貨消費清單,體現著人們對健康和品質生活的向往。
今年消費者的年貨購物車反映出怎樣的消費潛力與趨勢?消費復蘇又將對我國經濟產生怎樣的作用?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預計2023年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將大幅提高。作為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在傳統消費基礎上,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培育新型消費,擴大服務型消費供給,滿足居民個性化消費需求將成為新亮點。
今年春節,市民趙先生因為工作原因不能回家過年,他到商場給父母各挑選了一塊智能手表作為春節禮物寄回家。“這個手表不但能接打電話,還有檢測體溫、血氧、心率的功能,把數據傳輸到手機上,我也好隨時了解父母的健康情況。”他說道。
孝敬長輩仍然是春節選購年貨的首要考慮因素,隨著消費水平不斷升級,智能、健康、綠色的生活理念也滲透在年貨消費中。特別是在網絡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各類智能產品進入了“年貨清單”。AI下棋機器人、聽戲機等關注長輩興趣愛好的智能陪伴類產品頗受青睞;除菌洗衣機、除螨吸塵器、無霧加濕器等小家電體現著對健康綠色生活方式的追求。在健康飲食理念下,食品選購重點也發生了變化。以前,帶回家名貴煙酒和大魚大肉似乎更顯體面,而如今,“有機”“低脂”“高蛋白”“0添加”成為關鍵詞,逐漸替代了高油高糖飲食。
隨著電商平臺購物越來越發達,網購已經成為主流購置年貨方式,“人未到家,年貨已在路上”。新的服務模式形成新的年俗文化,為春節消費釋放更大活力。
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23年貨消費報告》顯示,在其年貨節開始一周后,京東上“年貨”作為熱搜詞的搜索量同比飆升226%。
京東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70.3%的用戶表示會購買孝敬父母的商品,如營養保健品、糕點等;35.6%的消費者傾向于購買健康類產品,如醫療器械、護理器具、保健品等;有14.9%的用戶表示愿意購買升級改造裝備,如掃地機器人等。天貓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個月以來保健品銷售整體環比增長400%。
記者通過梳理多家網購平臺的年貨消費報告觀察到,今年年貨消費結構的特點是消費者對品質需求更高,消費更偏理性,同時對健康類產品的關注成為了新的爆發點。
上述的數據顯示,今年年貨消費整體趨勢的關鍵詞是“升級”,健康類產品、品質家電等均是消費升級方向所在。尤其以保健品、體檢、健康功能家電為代表的“健康年貨”成為今年年貨消費的亮點。
從天貓年貨節的統計報告來看,消費者的購物方向主要集中在提升免疫力、關愛健康、智能陪伴等方面。家居產品中,投影儀、小酒吧、養生茶的銷量位列前三;當居家辦公成為常態,升降式辦公桌、人體工學椅、小型無墨打印機則成為辦公界的“新三大件”。
在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看來,2023年可選消費將迎來大幅反彈。健康主題商品、營養保健品等屬于可選消費,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銷售額顯著增長符合一般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