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是近幾年來影響范圍最廣的全球性流行病,對人類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有較嚴重影響,其中“白肺”更是讓人聞“肺”色變,因為白肺導致患者肺部功能受到嚴重障礙,甚至引起死亡。因此,人們有必要了解一些有關白肺的知識,提高健康意識。
1.什么是白肺?
“白肺”主要是由于重癥肺炎患者經X線及CT檢查后,圖像中肺部呈白色而得名。通常情況下,同一強度的X線穿透厚度相等、密度不同的組織時,由于吸收程度不同,在膠片上顯出具有不同層次灰度(黑白)差異的X線影像。密度高的組織,對X線吸收多,膠片上呈高亮度(白色);肺組織主要為氣體,密度低,X線吸收少,膠片上呈低亮度(黑色)。而當肺部受炎癥因子作用大量滲出時,其肺泡內氣體被滲出的液體、細胞、蛋白替代后,X線及CT檢查時,X射線無法穿透肺泡,因此在影像學檢查結果中肺部呈現為白色狀。但值得注意的是白肺并非指人體肺部實體變成了白色,而是對肺部影像學的口語化描述。而且這樣的“白肺”并不是醫學定義的白肺,一般來講肺部的炎癥比較重,滲出比較多的時候,就是白色的影像區域面積超過70%以上的時候,才在臨床上把它稱為白肺,并不是說只要出現了炎癥就都是白肺。
2.白肺一定是新冠導致的嗎?
新冠可以導致白肺,那白肺一定是新冠導致的嗎?不是。各種原因導致的肺泡水腫、肺間質水腫等,都可以導致白肺。所以白肺不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專屬表現,像甲流病毒感染、細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間質性肺炎、心衰嚴重者都可能表現為白肺。
3.白肺預示重癥?
白肺預示重癥嗎?答案是肯定的。正常呼吸過程由外呼吸、氣體運輸和內呼吸三個環節組成,外呼吸主要是指肺部的通氣及換氣過程,通氣功能其實衡量的就是氣管的通暢度,換氣功能則是指把吸進肺的空氣中的氧氣攝取到肺泡周圍的血管里的過程。當通氣和(或)換氣功能損害到一定程度后就會出現呼吸衰竭。因為肺具有廣泛的呼吸面積,成人的總呼吸面積約有100㎡,安靜狀態下只需動用其中40㎡用于呼吸時的氣體交換,因此,在因疾病等原因導致呼吸膜面積小于40平方米之前,肺換氣不會出現明顯的障礙。而白肺時病變范圍已超過70%以上,出現呼吸衰竭是必然的。
4.白肺會對肺部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嗎?
白肺一般要經歷三期:滲出期(發病后24-96小時),間質和肺泡水腫,患者出現頑固性低氧血癥和呼吸窘迫;增生期(3天~3周),炎性滲出液吸收消散,肺損傷沒有進一步發展,肺功能在增生期轉向恢復;纖維化期(3~4周后),肺功能得以恢復,仍有部分患者將進入纖維化期,可能需要長期機械通氣和(或)氧療。如果出現白肺,建議及時吸氧,呼吸機輔助通氣,并配合抗菌、抗病毒的藥物進行治療。治療后如果肺內病變范圍明顯縮小、吸收、完全消散,肺內僅存留少許纖維化,通?稍2~4周恢復,部分患者可能后期出現肺纖維化,導致預后不良;治療后如果缺氧癥狀不能改善,導致累及全身器官,此時治療時間會有所延長,可能在一個月或兩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治療后如果缺氧得不到及時糾正,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5.怎樣早期發現白肺?
患者如果出現白肺,病情就比較危急,并可能發展至多臟器功能障礙,甚至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治療上也比較復雜。如果患者能得到及時治療,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怎樣才能早期發現白肺呢?當患者出現持續發熱超過3天、精神萎靡、呼吸急促(≥30次/分)、指甲或嘴唇青紫,指脈氧濃度95%以下應及時就醫,完善胸部X線或CT檢查,避免延誤治療。
6.白肺可以預防嗎?
新冠流行期間,各類新冠疫苗對于預防重癥的發生是得到世界公認的。對于病毒、細菌感染導致的白肺,像妊娠期婦女、伴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高血壓除外)、腎病、肝病、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系統及神經肌肉疾病、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疾病、免疫功能抑制等免疫功能低下者、肥胖者、低齡兒童、年齡在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都是高危人群,這些人群應通過接種相關疫苗:如新冠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來避免白肺出現。
雖然白肺對人體造成的傷害較為嚴重,但也是可防可治的,因此人們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接種疫苗,了解發生重癥肺炎的早期癥狀,一旦出現疑似癥狀應立即到醫院就診,積極配合治療,以免對健康造成巨大損害。
亳州市蒙城縣第一人民醫院 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