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財經網訊:近年來,合肥發生多起健身房跑路事件,早在2020年,位于蜀山區的陽光游泳健身老板突然卷款跑路,只留下健身器械和辦公設備。不少會員反映,報名且交完錢后的課程沒上完,甚至有的還未開始。當時,在維權群里有200多人登記,涉案金額從900元到5000元不等,預估總金額達30多萬元。
事實上,健身房“一夜消失”,造成消費者損失的主要因素是健身房大多采用預付制,再加上節日活動、多購買享折扣、“老帶新”免費體驗等營銷方式讓很多消費者在健身房預存少則數百,多則上萬的費用辦理所謂的會員卡。交錢后成為會員,后續消費卻得不到保障,一旦健身房跑路,消費者很難維權。
記者聯系上合肥某連鎖健身館的一位工作人員,該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屬于連鎖店,在合肥有10幾家簽約門店,門店分為普通店和高端店,兩者課程內容沒有區別,團操課免費,私教課需要另外收錢,大概一節課300元,相比較后者裝修環境更好。并推薦記者購買年卡,因為這里辦理月卡需要600元,而年卡只需1880元,高端店相對較貴,需要兩千多。目前市面上有三種卡,第一種是通用卡,該連鎖店普通店通用;第二種是黑金卡,普通店和高端店通用;第三種是單店卡,僅限在辦理店鋪使用。該工作人員介紹,辦理年卡的顧客中期可以暫停課程,時長按合同期限往后延長,但兩個月后才能申請停用,并且延長一個月需繳納20元,辦理年卡后不能退卡。在多家健身房進行咨詢后,記者發現,商家說的大部分條款其實都是在限制消費者,對于如何保障辦卡權益卻沒有說明。
記者調查中發現,除了健身房,美容美發、餐飲服務、教育培訓等多個行業領域“預付式消費”也是廣泛使用。許多消費者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并且也在店員的推薦下辦理過相關業務。但在辦卡過程中可能忽略了部分商家在合同最后注明的“公司保留最終解釋權”,或“此卡一經售出,概不退換”的免責聲明。面對商家如此預付式套路,消費者該怎么辦呢?
上海正源(合肥)律師事務所律師付來權表示,消費者在辦理預付卡時,需仔細了解有關規定,與商家簽訂書面消費合同、協議或訂單,并且在每次使用預付卡后,及時核對消費余額并索要消費憑證,一旦發生消費糾紛,可以與商家進行協商解決,也可以向有關主管部門反映情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另外,目前合肥市正在擬定出臺體育預付費消費監督管理辦法,讓合肥市民更放心地進行體育消費。
(實習生 史傳琦 記者 王珊珊)